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美田利华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AD):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广场办公楼A座3201室

电话(TEL): 0512-68073328
传真(FAX): 0512-68073338
邮编(PS):215011
Email:hr68073328@126.com

集团动态

霓学术丨自主的当代意识 ——版画十年回顾(2010—2019)

发布时间:2021-05-28 浏览:244
图片


当代美术

专题研究


自主的当代意识

——版画十年回顾(2010—2019)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高  琪




跨入21世纪之后,中国版画开始回归沉静和淡定。艺术家开始在版画本体语言和主体审美精神方面进行自觉探索和回归。特别是21世纪的第2个10年,随着媒材的多元性和数字化图像时代的到来,版画更是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融入时代文化语境之中,在整个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的大潮里,按照自身独特的艺术规律稳步前行。本文试通过对这10年版画展览概况、作品浅析和理论积累的梳理与回顾,揭示这10年版画生态的趋暖态势、中国版画当代性语言体系的自我建构,及其所体现出的民族主体精神和文化自觉。





一、版画展览与版画生态构建


2011年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发起80周年,也是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由此中国美术家协会将这一年定为“版画年”。随后一系列的相关展览、学术活动相继举行,这为版画这10年的发展带来了精彩的开局。其中最具权威性的全国美展版画展,两年一届的全国版画作品,以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始终都保持着很高的业界影响力和市场关注度。


另外,笔者对第20届、第21届和第23届全国版展的入选艺术家所在地区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这10年全国版展上入选作品数量的优势基本都集中于该展览举办省份及周边地区,黑龙江、四川、江苏、云南等老版区入选数量也保持着相应的优势。与其他老版区不同的是,广东省版画创作的活跃尤其明显。另外,深圳画院编辑的《中国版画年鉴》以及举办的“版画100”收藏展,不仅在学术研究领域积累了现象与文献素材,更对活跃版画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根据各官网数据对全国性大展获奖艺术家年龄加以分析,年轻化成为显而易见的特点。这些数据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版画创作的主力军在形成以70后、80后为中坚力量的同时,90后新生代正在崛起,中国版画发展的前沿和后续潜力值得期待。年轻化和有序的人才创作梯队是中国版画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而随着中国版画青年创作者中坚力量的形成,版画展览的题材形式、艺术观念也越趋多元与丰富。


由中国美协和江苏省共同创立的“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也是颇具全国影响力的美术展览。2013年首次将版画纳入专题展,并于2018年第2次举办。这两届展览最明显的特征是参选作品的版种向木版的回归。





二、版画创作对“当代性”的本土化诠释


中国有着悠久的木刻版画历史,就木刻语言来说,原创性版画的突破与发展就是不断吸收传统的同时学习其他版种语言的形式与审美意蕴,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代审美视觉需求。艺术家也在实践中运用传统木刻语言并不断突破固有限制,自觉地向其他版种语言吸纳精华,兼容并蓄,最终实现自我更新和突破。


图片

沙永汇  《金秋时代》 套色木刻  157cm×117cm


在版画创作伴随着主体意识表达向艺术社会性回归的过程中,不仅有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更为突出的是立足于当下丰富的现实生活,艺术家开始融入当下,回归对现实的关怀和人文精神的呼唤。现实题材的版画作品往往将视角投放于社会生活中的普通场景、普通人物,用平凡的角色来勾勒不平凡的社会现实,展现独特的时代风貌。个人化、生活化、日常化的现实主义创作趋势,“不但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建构起来,而且在后现代艺术兴起的背景下被进一步强调出来”。


与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不同的是,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更强调艺术家源自生活的独特个体感受,作品对普通人物肖像的细致刻画往往反映了创作者对人物本体的现实关怀和对个体情感的表达。


图片

彭伟 《而立之年》 木刻版画 120cm×80cm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木版以外的其他版种语言也在不断丰富。版种已经不局限于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如平版就包含了石版、PS版、金属平版等。


图片

张辉 《向光注视》PS版  97cm×120cm


与单一的版种表达不同,综合版画似乎能最大限度地突破版画本体语言,实现多样的艺术表达可能性,多版种、不同材质互相组合使用,呈现不同版画语言的反差美感。


图片

周吉荣 《景观—太和殿 》综合版画   60cmx75cm


21世纪的中国版画,在经历了精微化印制技法和材料媒介的丰富性扩展之后,开始回到深度的人文关怀表达。艺术家并不完全是以媒介的不断融合跨越作为版画当代性的特征,而是在守住版画本体的同时,自觉地实现了本土文化内涵和当代审美意涵的凸显,使版画的艺术性因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内在融合而越发丰厚。





三、从“跨界”到“回归”的版画理论积累


艺术批评作为艺术创作的标尺,不仅影响了时代的审美和学术品位,更在艺术发展过程中指引着新的艺术规范的形成和艺术风格的确立。10年来,版画艺术批评主要围绕着何以“当代性”的问题作了较多理论上的探索与积累。


理论界不断地对版画跨界和版画本体进行探讨,某种程度上也为中国版画“当代性”的实践开启了方向。版画在本体价值自觉的讨论,使得批评家和艺术家都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的木刻本体语言的文化表达力。在中国当代版画发展中,对木版的回归、对木刻本体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含量的探讨和实践,成为中国版画如何“当代性”的突破口。


中国版画同样遵循着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在重大历史题材与社会现实题材的创作中探索版画艺术的社会性特征,并追求艺术家个体精神与社会性审美的融汇,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实现了艺术本体价值和民族艺术精神的统一,并以此作为中国版画“当代性”社会价值的追求。





四、结语


纵观10年版画领域的展览、创作与学术研究,可以窥见中国当代版画发展的多元化新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版画在向内的主体审美意识探索与向外的技术、媒材的不断延展中逐步凸显出一种自主的当代意识。也许是版画的“复数性”和“公共性”一开始就注定了它比其他画种更加开放和包容,随之它转换语言的能力也比其他画种来得更强些,所以当它完成了自身内部的修补和完善之后,一定会以一种鲜活多元的样态,更加自信地站在国际大舞台上绽放其独特的美丽,赢得它应有的国际影响力。(节选)


本文全文发表于2021年第五期《美术》杂志



作者简介


    高  琪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


青少年素质教育倡导者

当代美学与多民族文化艺术传播者


青少年素质教育国际化泛营地

——魔菇未来营创始人


国内第一个以色彩为主题的青少年当代美术馆

——NI ART MUSEUM创始人


图片